洪泉医院

欢迎访问扬州洪泉医院!

医院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Hospital news

致敬洪泉人!丨迎难而上的“逆行”者

浏览次数:
字号:
+-14

2月16日,江都市民王老太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针对其来院就诊后的排查与隔离,扬州洪泉医院紧急研究部署,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实行分片区、单人单间隔离,严格执行防控标准与流程,在隔离14天后,最终交出了所有患者及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满意答卷,彰显了洪泉人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与担当!
    目前,根据全国疫情防控趋势,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下,我院正积极调整,有序恢复相关门诊、急诊的诊疗工作,集全力为广大市民营造安全放心的诊疗环境。

在此期间,多名年轻医生和护士积极主动投入到抗击疫情中来,他们主动请战、不畏艰苦的每一个瞬间都让人心生感动……

1.jpg

2.jpg

主动请战,加入疫情防控团队

作为值守在医院的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的王耀田首当其冲站了出来,他与其他几位呼吸科医师要负责接管一百多个病人,其中还有不少危重患者,工作量非常大。 

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期间的保障工作,我院根据各科室配比,结合志愿者报名情况,从多个科室抽调数名中青年医生到医院的呼吸内科病区分担一部分工作。在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耀田和住院医师刘楠等人的帮助下,蔡毅捷、朱成全、沈祥、范勇积极响应医院一线工作岗位需要,很快投入到呼吸人的角色中来。

3.png


同在屋檐下,很难“鹊桥会”

王耀田家庭曾被评为“江都区最美家庭”,疫情期间,他与妻子每天坚守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最美家庭”的深刻内涵。他的妻子许婷是我院的一名护士,20多天来,许婷每天运送消毒灭菌物品到病区,但夫妻俩仅隔着门匆匆见过两次面。其余时间,夫妻俩虽然同在屋檐下,却各自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着,见上一面变成了很奢侈的事情,同伴戏称他们见面成了“鹊桥会”。王耀田有近二十天没回家了,儿子想他时,就翻出他以前的照片,嘴里一直念叨着:“爸爸,爸爸”,每次视频通话,儿子总会问同样的问题“爸爸,我很想你,你什么时候回家?”听到儿子的追问,王耀田的心里总是酸酸的,但他必定会坚守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这是职责所在。 

在呼吸科病区内,王耀田和他的同事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护目镜上一片模糊,汗水湿透全身,他们不敢多喝水,忍着不上厕所,坚决不浪费每一套防护装备。他和刘楠两人24小时都在呼吸内科病区值班,连医院宿舍都没回去过。每天的查房工作从早上直到中午,他们简单的吃完快餐又得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受外界疫情的影响,许多人或多或少会有焦虑的心理,呼吸科的这些病人也不例外。在查房过程中,许多患者往往很焦虑,王耀田他们总会不断地安慰和鼓励这些患者。

2.png

武汉——江都,夫妻俩奔赴各自的“战场”

临危受命的蔡毅捷是一名普外科的医生,对于疫情,他有着非常特殊的感触。他的父母都是湖北荆门的,两岁的儿子也在荆门交由父母照顾。只要他一有空,都会通过视频看看自己的儿子,问问家人的近况,叮嘱他们做好自身防护,只有看见家人平安,蔡毅捷心里才会安心放心。两岁的儿子才刚会牙牙学语,每次通话,儿子总会不停地喊:“爸爸,爸爸……” 

蔡毅捷的妻子是外院的一名护士,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就报名前往武汉支援。蔡毅捷很心疼妻子,疫情期间夫妻俩只能靠视频联系,叮嘱对方做好防护。蔡毅捷表示,两人通过微信分享彼此第一次穿隔离服的照片,自己由于左手手套没把袖子扎上,还被“批评”了。 

1.png

虽然蔡毅捷等四名医生都不是呼吸科专业的,有些操作不是日常工作内容,但因为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经历和医院的专业训练,这些都没有难倒他们。在病区,他们主要参与查房、开医嘱、处理突发情况等工作,一般的急症都能处理,不能处理的就会及时向王耀田主任汇报。在防护的条件下,许多工作做起来会更加困难一些。每次进入病房时,他们都要戴面罩,加一层防护服,穿鞋套。出来时,也都要考虑到。有时连续工作3-4个小时以后,护目镜已经模糊,视野受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出色的完成了此次任务。

“没什么好说的,该上的时候就得上啊”、 “医者仁心,在疫情来临时保卫人民健康,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担当”……面对疫情,他们的话语铿锵有力!